关中地区是陕西能源售电有限责任公司售电业务员眼里的香饽饽。
约好10时见面,周兆涵提前半小时赶到客户单位,却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老板临时出门了,下午才能回来。”工作人员说。
他出征前的斗志昂扬一扫而空。13时,客户回来后,看到还在等候的周兆涵有些吃惊:“小伙子,你还在呢?那进来吧。”
在办公室里,周兆涵抓住机会将本地售电政策等做了详细解释。客户仍疑虑重重:“我们一直都在供电局买电,现在从你这里买了,供电局如果拉闸限电了,我们咋办?”
“签约后,用电方式和缴费方式还是和以前一样。我们集团有自己的电厂,电价优惠部分来自我们电厂的薄利多销。”周兆涵说。
然而事与愿违,客户最终还是决定按其母公司要求,选择其他售电公司。就在准备打道回府之际,他发现合同中存在漏洞,并建议特别关注合同第三条,避免引起争议。
周兆涵的提醒,让客户发现了文字陷阱。帮助客户避免了经济损失的同时,也赢得了信任。
和各行业的人接触多了,周兆涵发现,陕北榆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聚集了众多煤化、盐化、冶炼企业,存在普遍用电量大的情况。
“主任,咱又去榆林呀,这大冬天的。”“去呀,榆林那儿都是用电大户。”周兆涵对新来的小王说,作为集团电力产业链中唯一的售电公司,签约电量直接关系到下一年度集团电厂发电指标。
有一家榆林企业,周兆涵跟进了半年多,虽然多次拜访,详尽普及和讲解电改政策及可能为企业争取到的电费红利等,但是客户对新政策总是持观望态度。
“电价不都是供电局定的吗?咋还能便宜呢?”客户疑惑道。
“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我们集团电厂补贴的,对于您公司来说没有风险。”
在之后的一年里,虽然客户举棋不定仍未合作,但是周兆涵没有放弃,每次去榆林都要到该公司讲讲政策,为企业在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成本方面出谋划策。
节假日的问候信息、政策变动的摘要信息、电价调整的文件信息等,周兆涵常常发送给客户。
客户最终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主动表达了签约意向。收到消息的周兆涵立即冒着大雪,驱车400余公里赶到公司门口。从11时到22时,终于等到客户忙完出来,那时车已经被大雪覆盖。客户紧紧握住周兆涵的手说:“来,到我办公室细谈。”当天办理了签约手续。
2024年,周兆涵新加微信好友300人,面谈400次,收到用户资料并办理注册30次,催客户申报电量600余次,给95598打电话105次,给交易中心打电话206次……
与时间赛跑,等待是常有的事,他提前出发为了不错过客户的约定。守时,是周兆涵对客户的承诺。(通讯员 陆誓宏)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