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12项重要考古发现入围"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
2024-01-26 08:38:00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分享到:
  字体:【

据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消息,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暨公众考古报告会”,将于2024年2月1日在西安召开。会议将采取学术报告形式,邀请入围“2023年陕西省六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的12个考古项目负责人向专家学者、公众及媒体报告考古发现与收获。

1月25日,12项入围“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的重要项目公布。

 

01 西安兆丰村史前、西周遗址:

为西安地区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01、西安兆丰村史前、西周遗址.jpg

兆丰村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本次发掘遗迹以新石器、西周聚落为主体,兼有汉、唐、宋、明清时期遗迹发现。该遗址的考古工作丰富了对客省庄二期文化的认识,为西安地区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西周遗址为西周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墓葬的葬式和随葬器,部分显示出比较浓郁的商遗民文化特点,反映了商周文化融合的重要信息。墓葬内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为历史学、文字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02 清涧寨沟遗址:

首次发现殷商文化圈以外数量最多的甲字形大墓和双辕大车

 

02、清涧寨沟遗址.jpg

寨沟遗址位于榆林市清涧县解家沟镇寨沟村,根据已有研究,初步发掘揭示其为一处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商代大型聚落所在。其遗存丰富、要素齐全、规模巨大,凸显出商代北方黄土梁峁地带方国中心聚落遗址“多峁一体”的分布特征。2022年以来,以寨沟遗址为中心开展的一系列考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收获:发现黄土丘陵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代中心聚落;发现陶范等铸铜遗存,彰显了当地铜器铸造实力;首次发现殷商文化圈以外数量最多的甲字形大墓和双辕大车。清涧商代考古的一系列最新发现,揭示出商代晚期陕北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对探讨陕北地区商代方国政治地理结构、了解殷墟时期中原与边陲地区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03 西安丰京大原村西周制陶遗址:

丰镐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03、西安丰京大原村西周制陶遗址.jpg

大原村西周制陶遗址是丰镐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田野工作是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目的,以聚落考古理念为指导,并采用精细化发掘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多学科合作研究,致力于寻找遗址形成过程、制陶作坊聚落形态、陶工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全面分析西周手工业生产模式与管理组织形态,推动西周时期聚落及城市布局演变的研究,对手工业遗址和都城遗址发掘具有指导意义。

 

04 韩城陶渠春秋京邑遗址:

关中地区两周之际为数不多的畿内封邑遗址

 

04、韩城陶渠春秋京邑遗址.jpg

陶渠遗址位于韩城市芝阳镇陶渠村东北、西赵庄村西,跨芝水河南北两岸。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由高等级居址区、普通居址区、大型墓葬区、中小型墓葬区组成。综合墓葬的年代、葬制葬俗以及出土遗物,初步判断陶渠遗址的性质为春秋早期的“京”邑。该遗址是关中地区两周之际为数不多的畿内封邑遗址,对研究周代的分封制、政治地理、“夷夏融合”等问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05 西安长安曹家堡村考古发掘项目:

年代为春秋至汉唐 出土文物4000余件组

 

05、西安长安曹家堡村考古发掘项目.jpg

长安曹家堡村考古发掘项目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该遗址各类遗存丰富,墓葬年代为春秋至汉唐时期,集中在东周、秦汉时期。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等文物4000余件(组)。古代文化遗存时间跨度大,文化面貌丰富,是近年来西安南郊地区重要的考古发现,为西安地区东周、秦汉时期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06 宝鸡下站遗址:

研究先秦至西汉祭天礼制及其演变最完备的实物材料

 

06、宝鸡下站遗址.jpg

下站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下站村,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之上。遗址总面积约23万平米,共发现祭祀坑1400余座。该遗址的祭祀坑数量庞大、内涵丰富,综合考古工作及文献研究其应为秦宣公四年(672BC)所设密畤。密畤从公元前672年建立到西汉末年被废,前后延续使用时间长达六百余年,是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及其演变最为完备的实物材料。建立秦汉国家祭祀遗存的分期年代标尺提供重要资料。

 

07 汉长安城东郊道路交通系统:

使用年代上可追溯至秦代,下可沿用至隋唐之前

 

07、汉长安城东郊道路交通系统.jpg

2023年,在西安东郊浐灞生态区灞河东西两岸陆续发现了三处道路遗存,其中谢王庄、东方红两处道路遗址规模较大,与灞河桥、宣平门同处一条直线,构成包含门、桥、路的较为完善交通体系,两处道路遗址继续向东可达新丰、函谷,为汉长安城东出的主要干道。此次发现的道路使用年代上可追溯至秦代,下可沿用至隋唐之前,其与秦驰道、汉代“函谷道”的关系密不可分,为构建秦汉帝国东部的防御系统提供了有力实证。

 

08 汉唐漕渠与昆明池遗址:

揭示汉唐时期国家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

 

08、汉唐漕渠与昆明池遗址.jpg

2012-2023年开展的汉唐漕渠、昆明池考古勘探与发掘,从考古学上确定了攸关汉唐都城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漕渠渠首及部分渠线,确定了汉唐昆明池的池岸线和进、出水口,发现了与文献记载一致的漕渠与昆明池间的沟渠联系,表明之前多数学者的研究无误。十余年来的汉唐漕渠与昆明池考古,作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汉唐时期水利工程考古,清晰而明确的揭示出汉唐时期国家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

 

09 西安小烟庄汉代陶窑遗址:

推测为西汉晚期官方作坊遗址

 

09、西安小烟庄汉代陶窑遗址.jpg

小烟庄汉代陶窑遗址位于西安市高新区,遗址区面积5万余平方米,该遗址北距汉长安城遗址8公里,与汉代泬水、槽渠故道相邻,位于西汉上林苑范围内。遗址规模大、陶窑建造精细,布局经过详细规划,所烧造产品质量上乘,推测为西汉晚期官方作坊遗址。遗址为汉城附近发现的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单体数量最多的陶窑遗址,对汉长安城周边功能区分布、汉代制陶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0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北城村墓地:

为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提供了范例

 

10、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北城村墓地.jpg

北城村墓地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墓地所处区域位于洪渎原中心区(北周时称石安原)。墓葬分布密集,规划有序,排列整齐,沿用时间长。该墓地的发掘与研究,对探索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北方地区墓葬形制演变、墓地规划设置和相关祭祀制度等相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十六国北朝隋唐三百年时段内北方复杂历史背景下长安地区的人群构成、文化融合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启示作用,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特点的集中体现,也为从考古学视角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提供了范例。

 

11 西安长乐坡唐薛柔顺石椁墓:

壁画内容及石椁线刻与李宪墓颇为相似

 

11、西安长乐坡唐薛柔顺石椁墓.jpg

唐薛柔顺石椁墓位于西安市新城区,是一座三天井石椁壁画墓。该墓整体保存较好,出土构件齐全的石椁,和多幅画面精美的壁画,为唐长安城东郊地区所发现最为精美的盛唐墓葬之一。石椁保存完整,刻画刚劲、明快;壁画内容丰富,其中墓室绘制的坐在直背高椅的人物形象较为少见。该墓壁画内容及石椁线刻与李宪墓颇为相似,年代上也基本相同,同为盛唐时期高等级墓葬的代表,其发现对于研究高等级墓葬的位置分布、丧葬礼仪、墓葬美术等内容重要意义。

 

12 神木杨家城城址:

基本确定就是唐宋时期麟州城

 

12、神木杨家城城址.jpg

杨家城城址位于神木市店塔镇杨城村西北侧的黄土梁峁区域。据传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群体“杨家将”曾驻守于此,故俗称“杨家城”。前人据地望和年代考证,该城应为唐宋时期的麟州城。2022年-2023年通过对杨家城内城南门址的发掘搞清了内城南门址的结构、布局与夯筑工艺,明确了内城与东城的建造顺序;解决了城址的废弃时间及废弃原因,由出土遗物和门址内大量过火痕迹推测内城南门址毁于北宋末年的兵火;确定杨家城是一座官方性质的军事城址,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证据,基本确定杨家城即为麟州城。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