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陕西工人报讯(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4月10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陕西丰京大原村西周制陶遗址取得重大考古突破。近日公布的31座西周墓葬群研究成果显示,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组织模式与《考工记》记载存在显著差异,为研究早期中国多元文化融合提供了珍贵实证。
此次发现的墓葬群沿时间轴横跨西周早中晚三期,揭示出复杂的人群构成。考古人员依据墓葬形制与随葬品特征判断,墓主群体包含管理制陶的低级贵族、技术工匠及普通劳工。其中编号M35的早期墓葬尤为特殊,出土铜爵、铜觯等礼器,展现墓主贵族身份;而M14墓葬则呈现俯身直肢葬式及简单陶器随葬,显示底层工人特征。
值得关注的是,遗址呈现“工、居、葬合一”的聚落形态,与先秦文献记载的家族世袭手工业模式形成对比。墓葬群中不同等级、族群的人群共处,表明当时制陶业已形成跨血缘的官方管理体系。这种突破宗族界限的生产组织方式,改写了传统认知中“世工世族”的行业形态。
该遗址以专业化生产夹砂褐陶分裆鬲为主,产品单一却工艺精湛,显示出高度组织化的官营作坊特征。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西周手工业考古的空白,更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进程提供了关键性物证,对研究早期国家手工业管理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