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职场精英
柴桦林是位黑脸精瘦的关中汉子,这位48岁的共产党员在宝成线109隧道抢险中,以险情为命令,以抢通线路为己任,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舍生忘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铁路基层干部、共产党员的职
农民工马小利在两年中,发明创新技术成果六项,为企业创造价值数百万元。日前,他所在打工的中国铁建二十一局集团分别命名马小利为 “劳动模范”和 “经济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去年,马小利以其 “四
提起 “80后”的年轻人,人们习惯用娇生惯养、依赖父母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们,可是吴海峰——一个1980年出生的小伙子却是个例外。这位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最年轻的科技带头人,是该公司二工厂加工中
早上9点之前,记者赶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采访的对象是机场能源动力公司供电站高压二班原班长马洁侠。 穿着灰色工作服的马洁侠带记者来到了她工作的地方——110KV机场专用变电站。这是一座电压等级高、原理复杂
在西安秦川工模具有限公司机加车间,轰鸣的机床声对机加工来说,就是冲锋的号角。墩实憨厚的铣工屈川科一身油渍工装,低着头在一台立铣车床前精心加工着零件。他说,这是我厂生产的风力发电机转轴,是风力发电系统
在西安铁路局西安工务段西安线路车间东站保养工区,48岁的冯建民手拿道钉锤敲打着钢轨,聆听了26年这种 “叮当”的声响,他能从最细微的音变中辨别出轨缝。 调入西安东站工作的16个春秋,他的足迹就是这样遍布西安
常言道,失业不重要,创业是关键。扶风县文化系统的离岗工人唐甲省,看好经营地方风味小吃生意的潜力,在青海省西宁市打出了“岐山大刀铡面”的陕西风味名吃的招牌,经营三年来,使初始陷入低谷的生意,如今变得红
访航天六院火炬手廖向峰 “去年10月通知我当选火炬手的时候,我还在上海出差,太激动了!”3月24日,坐在办公室内,廖向峰还在兴奋中。 3月18日,陕西国防工会和陕西省体育局联合在西航集团举行陕西省国防系统
进入2008年,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春节乘车难。徘徊在火车站周围的无数农民工兄弟,离家在外的游子们心中的声音汇成了一句话:回家过年。 今年,春运不仅客流比往年要大,而且遇到了几十年少有的冰雪灾害。铁
在钢温达到1000多度、钢速为16米/秒的轧钢岗位上,无论是酷暑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张翼的衣服总是被汗水浸湿又被火红的钢坯烤干,烤干了又被冷却水打湿。这就是他的工作环境。“一边是火焰,一边是冷
“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陕西省焊接技术鉴定中心”、“陕西省特种设备焊工培训考核基地”、“中国北车集团西安焊接技术培训基地”……这些都是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高级技师李永军的实验室所挂
走进位于西安市东关南街的碑林区第二医院,看到这里环境整洁,设施先进。医护人员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他们医院还是一个负担沉重、靠租房维持生存的集体所有制小医院,如今已成为碑林区卫生系统的先进单位,是王主任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西安机务段就有这样一个家庭,父亲是火车司机,他的大儿子也参加了铁路工作,并成了和父亲一样的“大车”,二儿子考取了铁路院校,在不久的将来也要成为继父兄之后的火车司机。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也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非凡经历,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心存一份热爱,干着琐碎的工作。省劳模马春华就是这样的人。 在多年的工作中,马春华以女性特有的
创业赚钱不容易,它需要非凡的胆识和过硬的挫折承受力。有创业想法的人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遇到困难不畏惧,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唯有这样,创业才不会半途而废。 “如果我一直留在厂里,现在还是一个工
35岁的李永平是西光集团航控车间测试班班长,主要从事无线电装配调试。因为工作环境比较特殊,他穿的是防静电的工作服,胸口处别着一枚红色的“共产党员徽章”。 说起自己的工作,平静的他话多了起来:“我刚从
创业寄语: “老天不亏有心人!”只要肯吃苦、肯动脑、肯想办法,就能创业成功! “作为一个瘸子,不敢太偷懒了。否则,将来瘸的就不仅仅是腿了!”去年热播的电视剧 《士兵突击》中,当伍六一解释为何不愿意接
已届不惑之年的万欢乐是地地道道的关中农民,一身有点偏小的西服紧紧地捆在身上,一双胶鞋已分不清原来的颜色,虽然已进入了冬天的农闲时节,可一直在外面建房的他还没有停止工作。提起当砌筑状元这件事,不善言辞
记西安市政东郊管理所下水道养护工杨占领 西安市市政东郊管理所下水道养护工杨占领,被市民尊称为“下水道的养护神”。 今年45岁的杨占领在市政东郊管理所下水道养护班一干就是20年。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骨架,
去年,延安市福利院掀起了“筑防线、保廉洁、树新象”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热潮。有这样一位同志,他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态投入此次活动中,充分发挥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就是连续2
“能否采访一下我们第十九项目部,这里都是年轻人,他们在建筑工地上虽然特别艰苦,但个个热情高涨。”接到陕一建公司的邀请电话,想到能够了解到同龄人的生活,记者一口就答应了。 31岁的张立是这里的“老大哥
1990年8月,赵礼华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原西乡工务段当了一名普通线路工。今年5月,组织把他调到条件极差的西乡线路工区任工长。该工区管辖设备多、基础条件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工区女职工多、男职工年龄偏大以
人生贵有胸中竹——记陕飞集团热表处理一厂高级技师于炳春 1971年参加工作的于炳春一直在陕飞集团从事飞机零件热处理工作,在这个平凡岗位上,他从一名热处理工到班长,从技师到国家级高级技师,走出了一段精彩的
苦乐年华——下岗职工童家骊的风雨人生路 那天见到童家骊,是在他最近刚开张的位于西安书院门的一间简陋的书画店里,49岁的他原是陕西胶合板厂职工,后经历了下岗、打工、离异等一系列变故,生活的磨难全部雕刻在
高鸣是幸运的,作为唯一的工人代表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参加了神四、神五、神六的发射准备工作。并非是厂领导偏爱他,是因为他技术高超及对航天任务的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 高鸣于1984考上原航天067基地红光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