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居民增收方案落地在即。近段时间,多地城乡低保标准、最低工资标准迎来密集调整,一些地方还召开居民增收专题会,谋划促进居民增收实施细则。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年内有望出炉。其中,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将成为“扩中”重点。同时,收入分配重点领域改革年内也将提速推进。
鼓起低收入群体“钱袋子”
增加居民收入首先要鼓起低收入群体“钱袋子”。近日,多地密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标准等。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等制度在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方面发挥明显作用,是我国重要的收入分配政策工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穗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张冰子认为,低保是我国最主要的社会救助项目,对象是最低收入家庭,对于保障最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起到重要作用,突出体现社会政策的托底保障作用。最低工资标准则是为用人单位制定员工薪酬待遇提供最低标准,体现的是对弱势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保障劳动者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二者的调整都需要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最低生活费用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制定”。
扩大中等群体是重要目标
扩大中等群体是居民增收的重要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的必要途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有利于缓冲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增强社会的稳定性。中等收入群体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张冰子表示。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年内有望出炉。
多方面着手提高居民收入
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规模超过2.8亿,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成为我国劳动力队伍的主力,他们的增收前景决定了我国未来收入分配的格局。”张冰子指出。
其中,提高技能人才收入相关方案已在密集落地。人社部副部长汤涛此前表示,要促进2亿技能劳动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人社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提出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人社部印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还在薪酬体系、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中长期激励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实现稳定脱贫的农民群体、广大城市务工人员也是‘扩中’的主要来源。”在杨穗看来,要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等来实现“扩中”目标。她特别指出,在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农民增收出现了一些新增长点。如经营收入中来自二产和三产的收入增长明显;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也有助于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扩中”还要在减负上下功夫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还要在减负上下功夫。据悉,相关部委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人已经迈入中等收入群体,但个人感受不明显,教育、医疗、养老、住房负担压力较大。“增收和减负是一体两面,应该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合理规制市场,避免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过快增长,侵蚀居民增收成果。”张冰子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还将统筹推进收入分配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健全工资指导线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和精准性。
张冰子认为,收入分配重点领域改革的核心还是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要夯实按劳分配的基础,需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不断扩大就业,同时规范劳动力市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还需要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加大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促进劳动者收入增加中的贡献。(班娟娟)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