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空气中透露着一丝寒意,宋大毛推开门,走进了不到6平方米的工作室。他每天早上来到工作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取走群众放在物品维修处需要修理的电器。
电饼铛、电磁炉、台灯……正当宋大毛打开塑料袋查看需要维修的物品时,门外传来了声音。“大毛,我这烧水壶烧不成水了,你看能修不能修?”西安市临潼区华清社区居民李大爷推开小蜜蜂服务队志愿者宋大毛工作室的门,朝里走去。
说起宋大毛,李大爷竖起了大拇指。“我和大毛认识多年了,老朋友了,关系一直都很好。”他说,大毛是个热心肠,这么多年来一直无偿帮着群众修理物件,是个大好人。
今年69岁的宋大毛家住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华清社区,是中国电影资料馆西安电影资料库的一名退休职工。
群众有需要随叫随到
2014年8月,即将退休的宋大毛正在为退休后能干点啥而发愁时,一则通知让他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新方向。
那天,买完菜正准备回家的宋大毛,偶然看到了社区招募志愿者的倡议书,来不及放下手中的菜篮子,立刻来到社区,咨询相关事宜。
“我在单位干了40多年电工,可以用手艺为群众做点事。”宋大毛想到了可以免费为群众修理电器。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当天,他正式注册为华清社区小蜜蜂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同时也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我在工作中用到的是强电,而家用电器是弱电,虽然也懂一点,但毕竟隔行如隔山。”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宋大毛一边修,一边学。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终于遇到了一位愿意为他指导的维修店老板。
做志愿服务之初,宋大毛也听到过一些不好的声音,有人说同行是冤家,他抢了维修店的生意。但维修店师傅却说:“这世上的钱谁也挣不完。”这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宋大毛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从最开始的修烧水壶、小太阳、电风扇到后来去群众家中修水管、马桶、洗衣机,宋大毛的志愿服务不断拓宽,这一干就是10年。他说:“只要群众需要,我随叫随到。”
互不见面维修不过夜
“我刚开始免费维修的时候,周围好多人不相信。都说哪有那么好的事,修东西还不要钱,该不是骗子吧?”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宋大毛特意制作了志愿服务工作牌,还专门印了名片,上面写有电话和服务内容,并标注了免费服务的字样。
每次社区组织活动时,宋大毛就会将自己的名片发放给群众。久而久之,他用真诚和手艺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信任,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工作室里,宋大毛的桌子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各类零件,其中还有一个放大镜。“有时候戴眼镜看不清就用放大镜看,办法总比困难多。”宋大毛笑称工作室就像一个“弹药库”。除了零件外,还有各式各样擦洗干净的电风扇、小太阳、烧水壶等。如果没有其他事,有时宋大毛在这里一忙就是一整天。
因为不收费,大部分群众对于多次麻烦宋大毛感到很不好意思。为了打消群众这一顾虑,宋大毛制定了“互不见面”的办法。群众只需要把物品放在工作室门口,里面写好电话,其他信息都不必透露。修好后,宋大毛再把东西放回原处,打电话让他们来取。“这样谁送来的不知道,给谁修的也不知道,只要能方便大家,我就高兴。”宋大毛说。
除了互不见面,宋大毛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维修不过夜”的规定。“每天至少都能收到五六件需要维修的物件,我尽量当天的东西当天修完,不耽误他们使用,最晚一次修到凌晨2点。”宋大毛说,如果着急的话,可以直接先从他修好的里面拿一个用。
经过宋大毛维修的电器个个都跟新的一样,就连烧水壶里的水垢、风扇叶片里的灰尘,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变旧为宝传递爱心
“维修电器需要换配件,刚开始我就去废品收购站淘,现在学会网购了,就从网上买,每次买一两百个,放着慢慢用。”多年来,宋大毛跑遍了临潼区周边大大小小20多个废品收购站,他认为这样比较经济实惠,而且还可以废物再利用。
“刚开始我以为他是要修好了拿去卖钱,还收他的钱,后来知道他是做好事,就不收钱了。”废品收购站王老板说。
宋大毛将淘来的电器修好,一部分送给周围的环卫工、残疾人,另一部分在社区举办活动时,当成礼品发放给大家。他的志愿服务行为也打动了周围的居民。“有啥实在修不好的东西,他们就拿来送我,让我拆能用的零件。”宋大毛说,能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感到很欣慰。
“我会将志愿服务一直坚持下去,直到自己干不动那天。”宋大毛说。(通讯员 骆红燕)
宋大毛帮助社区居民修理电器。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