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高军 天还没亮,张兰就被闹钟吵醒。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简单洗漱后,推着那辆嘎吱作响的小推车,匆匆赶往早市菜市场。 早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张兰熟练地摆好摊位,把新鲜的蔬菜一一摆放整齐。看着
孙惠敏 温暖、强劲的春风终于赶走了最后一丝寒冬的冷风。它用温暖的双手轻轻抚摸大地,唤醒了沉睡中的万物。桃树,似乎是最先感知到春意的使者,它在风中摇曳,静静地等待花开。 不经意间,桃树抽出了鹅黄
阮杰 在三秦大地上,无论蹲关中,闯陕北,还是走陕南,你会深深感悟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正含义。你看那秦岭南麓腹地的南山汉子大多眉清目秀,额头偏高,眼窝深陷,嘴角突出,与关中陕北汉子
陈若星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明眸皓齿,顾盼生辉。 凝望着杂志封面上的两张照片,我还看到了她们眉宇间的凛然之气与勃勃英气。 这两本杂志问世于二十世纪30年代。 在1937年第130期《良友》杂志的封面
宋小娟 迎着三月春暖花开,我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微风轻拂,想着在这个春光四溢的日子里,呵护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公园里做个“书香”女子。 平日里,我除了工作和照顾家人外,也喜爱读书写
白描 前几日,我和几位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去了一趟旬邑,在旬邑待了两天。我们瞻仰了矗立在县城路口的公刘塑像,参观了具有九百年历史的旬邑古塔,游览了名声显赫的唐家大院,看了张家村乡土博物馆、马栏河
芳闻 生活犹如一把竖琴,而廉涛则是那位独具匠心的琴师,用诗歌在这琴弦上弹奏出一串串灵动的音符。这些音符,或激昂,或悠扬,交织出他丰富多彩的诗意人生。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
王新民 作为乡党,我与孙天才认识有年;作为文友,我与孙天才相识已久。但说实话,过去因为忙于工作,我们走动很少,了解有限。近年来,随着我们相继退休,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渐渐开始走动,有了些雅聚,也对
杨焕婷 如果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客观的而不是臆断的研究陕西文学生态,就不难发现,进入新时代以来,陕西作家表现出一种突破以乡村叙事为主体的传统格局,无论在题材选择还是叙事方式上,寻求新的破局的创作
冯兆龙 景龙池。 如果你在一个城市生活了几十年,自然会对这个城市的脉络了如指掌。四十年前,我从关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迁居省城西安,几十年来,就一直工作生活在碑林区,碑林的一切早已融入我的血液。物
冯延庆 前段日子,读了一篇名为《阳坡底下喝糊糊》的散文,文章全篇冒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糊糊的热气,我的记忆瞬间被拉回到小时候的乡村。我和文章作者都是地道的陕西关中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碳水胃&
宋小娟 我在工厂上班时,总能看到单位订阅的《陕西工人报》。当时单位成立了文学社,将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人聚集在一起,也给厂里撰写通讯稿。 有一次,同事小王撰写的新闻稿刊登在《陕西工人报》,大伙都
你是兵工阵地上的铿锵玫瑰是工作岗位上专业果敢的“她力量”你以智慧为刃 匠心为盾在强军报国的征程上书写独属兵工女性的荣光 你是生活中鲜活精彩的“多面体”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挚友你
樊莎莎 2023年3月,春寒料峭,单位开展的小区间对标学习交流活动却进行得热火朝天,处处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息。作为活动参与者,我怀揣相机,努力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珍贵瞬间。活动结束,我将照片投给了《陕西工
于利华 《女人woman》是一部关于女性的纪录片。 该片通过走访50个国家,真实记录了2000名女性对自己的评价,涉及怀孕、生育、教育、婚姻、经济独立等主题,以及自己所遭遇的“与众不同”,或痛苦
刘宁近日由陕西作家贠文贤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梁村》问世,该著紧随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足迹,展现白鹿原上一个名叫大梁村的村庄,半个多世纪以来乡村社会的变迁和农民精神嬗变,以此折射当代中国乡村现代化和农民心路
周折 一篇标题为《战士心中自有责任田》的短文,刊载于1985年10月11日的《文摘周报》,摘编自同年10月1日本人发表在《陕西工人报》的一组人物通讯《英雄情怀,感人肺腑》。 1985年8月31日至9月3日,由原老
当银幕上的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时,整个影厅的空气仿佛被点燃。这个顶着烟熏妆的魔童,用他桀骜不驯的姿态在神话画布上撕开一道裂缝,让当代少年看见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倒影。 命运的重锤在混
起床后天色刚微微泛亮,清晨的雨夹雪为公司带来一片宁静的氛围。厂区内的生产设备运转顺畅,发出嗡呜嗡呜的平稳声响,仿佛在与早晨的宁静对话。透过水珠斑驳的玻璃窗,看到树干上几只早起觅食的鸟儿,在冰凉的空
潘瑾 蒲城,被誉为“将相故里”,将,指的就是杨虎城将军,而相,指的则是清代道光年间爱国名相王鼎。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一年四季皆呈现出别样的景致与魅力,静候着人们去探
张从军 今年春节我是在农村老家过的,住的时间也比较长。 按照家乡老辈人的说法,这是父亲去世后的第一年,他的灵魂是要回家过年的,我们全家如同父亲在世时一样精心准备着过年的一切。但真的到了团圆时刻
董信义是日午后,阳光稀疏,无绚烂之象。行走野外,脚下生风,指缝发冷,虽已立春,冬的凛冽尤在。但我和闻名都喜欢山野之趣,更喜欢在黄土沟道避风的土崖下,选一阳光普照之地,圈地架柴,支架搭火,煮茶闲语,成逍
曹彦强 春天的序幕刚刚拉开,汉中便迎来了今年第一场浅浅的雨。雨里含着风,风里裹着雨,雨里还夹杂着乍暖还寒的任性,夹杂着新蕊欲绽的初馨。纤细而坚韧的雨丝,于无声无息之间滋润着大地。 初春的雨,总
王天兴 7年有多长?是3年高中和4年大学时光的总和,也是我参加工作的总时长。记得毕业那年,我怀着忐忑和兴奋的心情坐上了去内蒙古的火车,从天亮到天黑,再到天亮,伴随着列车的提示音,我踏上了这片陌生又荒
张翼安 每到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我就情不自禁地翻开已蒙尘的相册,端详着那张“红小兵最幸福73‘六一’留念”的旧照片,它总会把我的思绪拉回“向雷锋学习小组&rdqu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