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曹延鹏 未曾提笔我便满怀惊喜与渴望彷徨了春夏却等不到半点你的金黄我挡住林涧的秋水问询它让我驻足嘬上一口尝清,却不凉淡淡的甜香 我想采几声鸟鸣,撷几叶早霜封藏作为我信纸上的花漾写好后它能说可唱在风起时放
□杨延哲 我每年都要看一遍《士兵突击》,当熟悉的背景音乐《轨道》响起,我的眼眶总会因为某些情节湿润,尤其是在山里的黄昏中,容易让人想起旧事,想起自己经历过的士兵突击。 高中的时候最喜欢钢七连连
□刘培英 九月下旬的一天清晨,我和十几位文友去曾溪镇老君山采风。 车行进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时而停下尽赏秋色,远远近近,薄雾缭绕,蓝天白云,群山环抱,枫叶如火,银杏叶灿烂如金,满目的赤橙红黄青
□王满院 最近,每每打开网络,都能看到岚皋的信息,我已接连读到几位作家撰写的关于岚皋的文章,很令人感动。 岚,山中之雾气;皋,水边之高地。岚皋因山水而得名,是一个诗意栖居的地方。 可岚皋具体在
□罗锦高 我约几个踏青发烧友徜徉于渭水之滨。同伴与我聊起他的少年往事: 每当麦苗返青的时候,我们就约上三四个娃,拿着小铲、提着笼到渭河滩麦地挑野菜。那时的河滩地少有荒芜,人们惜土如金,一年种两
□鲁秦儿 我把书架上所有书翻出来 一一重读 那些治愈的句子 依然坚毅、温馨 让我再一次 温习了我的孤独 保罗·策兰、茨维塔耶娃 他们的光辉依然炽热 多年前,他们说 请在梦
□魏田田 镇坪是长寿之乡,也是山秀水美的心灵休憩地,号称人类慢生活秘境。 也许是我北漂12年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待得太久的缘故,第一次到镇坪,竟被它的雄山丽水惊呆了。那时高速路还未建成,我独自开车
少华山位于华山的西边。传说少华山与华山是玉皇大帝御花园里的一对仙女显化而成,因为比华山低,被封为少华山。 夏天曾经上过少华山,感觉虽没有华山那种闻名天下的险峻挺拔,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天然的
深秋,是一幅斑斓的画卷, 霜枫如火,点燃了山林的激情。 红叶飘落,似彩蝶翩翩起舞, 舞动着岁月的旋律,诉说着季节的深情。 秋风,是一位灵动的诗人, 轻拂着大地,吟诵着婉约的诗篇。 它吹过田野,金黄的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史记》小小讲解员活动在韩城司马迁祠拉开帷幕。我有幸陪孩子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身着汉服,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在贾雪芹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文化之旅。
人生,是一条漫漫征途,充满了挑战,也饱尝了艰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而这一路,着实不易。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王蓬(左一)历时十年考察古道。 王蓬先生的《秦蜀古道与石门石刻》,共集30篇文章41万字,图文并茂,鲜活生动。 1992年,王蓬随摄制组耗时一年时间拍摄《栈道》,他撰写了解说词并请赵忠祥配音。央视多次播
去了趟单位的包联村,看了看驻村同志,和村上干部聊了聊村上的事情,多有所思。为了印证,我又翻开了志勇兄弟五年前赠我的书——他的扶贫札记《追寻初心》。 这本书真实记录了志勇驻村扶贫、扎在泥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静谧的夜色下,我轻合上史铁生著写的《我与地坛》,彷佛在这迷蒙的夜里,也逐渐浮现出自己曾经在时光中流转变幻的模样。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最近在听樊登讲书,里面的很多精彩片段和《爱是最温柔的力量》内容有些许相同。与其让抱怨变成自己的心里垃圾、让牢骚成为挥之不去的痛苦,不如只顾风雨兼程、义无反顾。因为,爱是最温柔的力量! 时常在耳边听
故乡是用来离开的,没有离开,你就看不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也就无法正确地认识故乡;故乡也是需要回归的,没有回归,你就找不到自己的根。赵命可是一个具有浪子情怀的人。他早年离开故土,游荡于广州和深圳,在深圳
陕北,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尤其是宝塔山、杨家岭、枣园一直令我心驰神往。终于,借着表姐嫁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全家踏上了前往陕北靖边的旅程。顺着沿黄公路一直北上,峡谷之下那奔腾的黄河水翻滚
□张茜 落日余晖总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美丽和忧伤,或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或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历代文人墨客将落日的余晖与深邃,永远地镌刻在了诗词
□周养俊 小时候,见祖父喝水的大茶杯里泡着一些叶子,就问祖父喝的什么,祖父说是茶叶。于是又问茶叶从何处来,祖父说是树上长的。我就去看院子里的榆树、椿树和槐树。 祖父笑了,说:“瓜娃(傻子的
□郝晓月 河北正定是我的家乡,这里被梁思成先生誉为“古建筑艺术宝库”,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这座千年古城是常山赵子龙的故里,更是建筑艺术的殿堂。 作为一名中建
□王新民 1994年迄今,多次怀着朝圣一般的心情来到照金,因季节的不同感受也不同。 甲辰年深秋,又一次赴照金采风,在薛家寨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深感这里的红叶不同于北京香山的红叶,也不同于大荔铁镰
□张秋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初中学历的我,为了让女儿受到更好的教育,独自带着她走出农村到了省城,白天在修车店上班,晚上在饭店兼职。修车店的工作可不轻松,每天都得钻车底,弄得衣服沾满油污,早没了最初的
□残墨 黎明时分,我被窗外的鸟鸣声叫醒。 我的宿舍外面有几棵挺拔葳蕤的桂花树和白玉兰,还有一棵看似沧桑的柿子树。生命鲜活地延伸过窗户,延伸过房顶。有了树,鸟儿来了。鸟儿的到来,让原本静谧的院子
□张朝林 “咋就振作不起来哩,看你霉得起冬瓜灰咧!”三爹嚷嚷着他儿子冬娃。 “咱冬娃聪明着哩,咋就成冬瓜灰了?冬瓜是土地的娃娃,灰还是良药哩。”母亲说。 冬娃伸伸舌头,一溜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冬日午后,阳光和煦,祖母跟村里的老人相约家门口的大槐树下,一起玩花花牌。牌呈长条状,两头分别是数量不等的椭圆红点或者黑点,老人称这种纸牌游戏叫“抹花花”或者“掀花花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